新闻聚焦

普洱:全力冲刺 决战全胜

来源:云南日报          2020-02-14 08:37:33 【字体: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普洱市正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的总攻,经过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精准施策,2019年12月25日,普洱市尚未脱贫的墨江、景东、江城、澜沧这四个县,通过普洱市级审核,已经正式启动申请开展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普洱市即将实现全部贫困县脱贫摘帽。

普洱市10县区有9个县是贫困县,2017年宁洱率先退出贫困县序列,2018年又成功实现景谷、镇沅、西盟、孟连四个县脱贫摘帽,剩下的未脱贫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市脱贫攻坚硬中之硬、坚中之坚的主战场。眼下,普洱市各族干部群众正全力冲刺脱贫摘帽,对决战脱贫攻坚进行总动员,确保以高质量的脱贫成果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

澜沧

志智双扶 聚力攻坚

“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深度贫困县,针对边境、“直过民族”等素质型贫困突出的特殊县情,澜沧县借助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的人才智力帮扶,通过“产业+技能”科技扶贫模式,大幅度提升扶贫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聚力攻坚深度贫困,助推全县脱贫摘帽。

创新技能培训模式,创办全日制院士指导班和院士短期农业技术培训班,采取边学习、边生产的方法,用学员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反复讲解和演示,面对面、手把手地在田间地头、禽畜圈旁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科技创新教育和实用科学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各级干部、本土人才、农民群众科学素质。2017年9月至今,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县已经开办了包括冬季马铃薯、畜禽养殖、冬早蔬菜、林下三七、中药材种植等多个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超过1500人。学员学成返乡后,成为当地科技脱贫骨干,像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撒遍澜沧大地。

“扶贫先扶智,致富靠产业”,澜沧县明确“林下有机三七”为统领的科技扶贫等16个重点扶贫项目。巩固提升茶叶、蔗糖、畜牧、冬季农业四大传统产业让农民实现脱贫,培育做优林业经济、热带水果、香料、乡村休闲、转移就业五大新兴产业让脱贫成果得到巩固。100%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9万户、21.05万人。

澜沧紧紧抓住华能集团帮扶重大机遇,聚焦拉祜族、佤族脱贫攻坚,攻克“直过民族”深度贫困难题。坚持“扶重点、补短板、促攻坚”的原则,投入集团帮扶资金13.5亿元,聚焦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提升素质能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六大工程集中发力。2016年至2019年,华能帮扶项目已覆盖全县132个“直过民族”聚居区行政村、1613个自然村、12.55万拉祜族佤族贫困人口。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县“直过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年内可实现“直过民族”布朗族整族脱贫、拉祜族和佤族基本脱贫。

经过全县上下的艰苦奋战,贫困群众产业、利益联结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完成安居房建设7.75万户(含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住人无危房、危房不住人”。2019年底,全县拟脱贫退出22865户78758人,贫困村出列113个,贫困发生率可控制在3%以内,可实现“直过民族”布朗族整族脱贫、拉祜族和佤族基本脱贫,基本达到贫困县摘帽的标准。

江城

找对路子 开好方子

“截至2019年底,全县产业种植面积120多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拥有产业面积10亩以上。”“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0169元。”“全县辖区内C、D级危房已全部实现‘清零’。”……一项项生机勃勃的富民产业,一栋栋崭新漂亮的安居房,一条条通到家门口的平整硬化路,记录着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确保高质量脱贫的有力足迹。

作为深度贫困县,决战决胜,重点在于找对路子、开好方子。江城县立足资源优势,聚焦产业扶贫,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创新实施“5121”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层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先后引进和培育13家龙头企业及146家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45户16948人,户均增收2380元。发展专业合作社294个,扶持带动贫困人口27151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精准扶贫中,江城县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持续加大投入,巩固提升橡胶、茶叶、咖啡、甘蔗、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狠抓沃柑、茶叶、坚果等产业发展,对全县产业土地面积户均不足5亩或人均不足1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一户一策”和“长短结合、错位发展”的帮扶措施,补齐产业短板,确保有意愿发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产业覆盖、有稳定收入,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标。目前建成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20余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拥有产业面积10亩以上,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根基更加稳固。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以实施易地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为抓手,出台覆盖卡户和非卡户的政策措施,同步推进,全面实施危旧房“清零”行动,着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保障最基本住房安全。全面完成农村户籍住房等级认定,累计实施易地搬迁2782户并全部完工入住,全县辖区内C、D级危房已实现“清零”。基础设施方面,建制村到乡(镇)或县城100%通硬化路,且危险路段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全县村组道路、串户路已基本完成硬化。

江城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户为核心,以人为准心,重点围绕户籍、住房、收入、就医、就学、饮水等核心指标开展全覆盖、不留死角的拉网式大排查,查找短板,认真开展分析评估,分类管理,实行“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案”,因户施策。细化措施,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减贫成效全面夯实。

景东

夯实基础 激发动力

“分得点苍绵亘势,周百余里皆层峦。”景东彝族自治县坐落在无量山、哀牢山两山之间。长期以来,全县走出一条靠山吃山、爱山护山、育山富山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景东县大力“补短板,强弱项”,夯实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层组织等脱贫力量,33个出列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巩固,未出列的77个贫困村均已100%达标。

加快推动交通先行工程。结合发展实际,景东全力构建“南北贯通、东西连通、内外融通”的综合交通网,确保交通内畅外通。内畅以县乡油路、乡村道路硬化为基础,逐步推动村组道路硬化,西片区构建扶贫开发路270公里、东部经济干线305公里;外通着力配合做好二级路、景文高速、南景高速、墨临高速,确保对外连通。当前,景东县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全县内联外畅交通运输网络逐步成型;依托扶贫开发,进一步整合资金、整合项目,组织实施好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公路、哀牢山经济干线等公路建设;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全面做好境内高等级公路段征地拆迁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景东县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扶贫,开发多元增收产业,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结合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山地立体气候独特条件,创新思路方法,大力发展特色化、立体式绿色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做特、做精,增收渠道更多、更稳。在无量山、哀牢山等山区发展林果、林药、林菜、林菌、林禽、林畜等林下产业,以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为主的林下经济产值达7亿元。在川河坝、者干坝等河谷地区建设马铃薯、蔬菜、苗木、水产等优质生产基地。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59.4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3.48万亩,烤烟种植面积8.92万亩,晚熟芒果、橘子、坚果、梨果、樱桃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8.07万亩,甘蔗种植面积4万亩,桑园面积4.09万亩,冬农开发面积23万亩,无量山乌骨鸡等畜禽养殖年出栏53.18万头(只、羽),形成“一村一品、一组一特”的扶贫产业集群,实现了“家家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脱贫门路”。

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以“六强六解”为主要内容的“农户解困”行动,打出了一套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的“组合拳”,在有效激发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原动力”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扭转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

墨江

村有产业 户有门路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普洱市北部,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全县共识别出144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57个)、24518户9839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全县上下尽锐出战,勠力同心向贫困发起猛攻,精准扶贫硕果累累。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2.5亿元,减贫6176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8.39%下降至2018年的12.11%;2019年,墨江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住房、教育、医疗、饮水得到保障,全县144个贫困村、23362户贫困户94704人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9%,贫困县脱贫摘帽条件已基本具备。

墨江县按照“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要求,建立县委书记带头挂片、联乡(镇)、包村、帮户,乡(镇)党委书记包贫困村、贫困户,村(社区)书记包村联户工作制度,全县40名县级干部挂联15个乡(镇)、挂包166个行政村,选派15名县级干部兼任15个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第一指挥长、166名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包保166个行政村(社区)、2008名干部包保2305个村民小组,实现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和“第一书记”全覆盖。

坚持把发展产业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把群众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举,一切盯着脱贫看,一切围着脱贫干。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目标,全县正着力推动茶叶、烤烟、橡胶、核桃、紫米、坚果,以及鸡、猪、牛等种植养殖业发展,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有1项以上支撑产业。县、乡农技人员组成科技服务队,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把特色产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目前,墨江县共有种植养殖大户500余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78个,确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主体共346个。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现在我们全家吃穿住和教育、健康有了保障,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党和政府在,我就什么都不怕。”正在地里种冬辣椒的新安镇布竜村三家河村民小组村民李万平感激地说,“2014年我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加入了村子里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当年蔬菜收入就有10多万元,第二年家里建盖了楼房,第三年家里就摘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腾博会游戏大厅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腾博会游戏大厅人大常委会 | 政协腾博会游戏大厅委员会 | 腾博会游戏大厅监察委员会 | 腾博会游戏大厅高级人民法院 | 腾博会游戏大厅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腾博会游戏大厅我们
主办单位:腾博会游戏大厅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