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故事

怒江:勠力同心踏歌行 峡谷深处绘华章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9-01 09:14:31 【字体: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全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发扬“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精气神,齐心协力决战深度贫困,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在人类减贫史上留下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怒江案例”。

今天的怒江,一路向好。全州GDP总量年均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6%,财政收支年均增长7.7%和9.8%,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腾博会手机登录官网前列。

(供报纸_“非凡十年·云南这十年”)怒江(15109862)-20220901084511.jpg

怒江新城

2012年至2021年

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2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4个县(市)全部脱贫摘帽

人工造林172.06万亩

封山育林35.75万亩

退耕还林53.43万亩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14217元提升到29639元

全州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3090元

全州公路总里程达6658公里

建成145座跨江大桥

“极贫之地”一步跨千年

上午送村民到集市卖货,中午到周边村寨收购蜂蜜、野生菌,在泸水市古登乡念坪村做乡村客运、农特产品生意的永华叶,生活忙碌而充实。

“念坪”是傈僳语,意为“鸟飞过的垭口”。念坪村四面都是悬崖,十年前,进村需步行7个多小时。“山上没有一块平地,有些人家养鸡还得用绳子拴着鸡脚,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掉落悬崖。”永华叶说,从前不通公路,下山背一袋米,来回得走10多个小时。现在,村里通了硬化路,大部分村民搬迁到集镇,过上了新生活。留下来的,也在种植草果、核桃或中药材,收入可观。

怒江州98%以上都是高山峡谷,贫困与山区犹如“孪生姐妹”相伴而行,曾经怒江的贫困发生率高达56%。冲出贫困阴霾,实现脱贫致富,是怒江各族人民最迫切的愿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超常规力度攻克贫困堡垒,奏响大峡谷奋进跨越发展之歌。

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绿色产业培育、安全饮水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提升……一系列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精准扶贫举措,让怒江实现了历史飞跃;10万余名贫困群众搬离大山,结束“云上的日子”,进城入镇集中安置,重建幸福家园,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思想大解放,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大改变,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多山缺地、有物缺钱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种地像攀岩,过江靠溜索,花钱靠救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昔日简陋的篱笆房被设施齐全的安居房、幸福公寓取代;一座座村容整洁、产业繁荣的新村拔地而起;草果、重楼、羊肚菌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幸福长。曾经千山阻隔的独龙村,在精准扶贫春风中如浴阳光晨露,欣欣向荣。

2020年底,怒江州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傈僳族、独龙族、怒族和普米族整族脱贫,千百年来压在怒江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被彻底搬走,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雪山升起了红太阳,独龙峡谷换新颜,党的政策真正好,幸福不忘共产党。”独龙族文面女李文仕自编的独龙语“感恩歌”,唱出了怒江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

(供报纸_“非凡十年·云南这十年”)怒江(15109866)-20220901084537.jpg

新居新业新生活

峡谷唱响幸福欢歌

其达村是贡山县普拉底乡的一个普通村子。曾经,这里的村民出行靠溜索,产业靠包谷,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如今,其达村陡峭的山林里,1.4万亩草果绿了山地,富了百姓。

“草果带给我们好日子。”其达村草果种植大户余伟清说,重重大山曾是贫困的代名词,在富民政策指引下,成为了村民共同致富的聚宝盆。

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澜沧江干热河谷地带,昔日靠包谷、洋芋生活的白族、普米族、傈僳族等群众,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的模式,发展芒果、花椒、漆树和中药材种植,荒山荒坡逐年增绿,群众增收门路日益广阔。

114万亩草果、200多万亩核桃、30万亩漆树、15万亩花椒、6万多箱中华蜂……这些深藏在峡谷密林中的“宝藏”,正改变着怒江多山缺地、有物缺钱的状况,赋予峡谷各族群众衣食无忧的生活。

傍晚,远眺泸水市维拉坝珠海社区,白黄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临江微菜园里,搬迁居民们挥锄耕耘,播种着新希望;民族文化广场上,大家载歌载舞唱响新生活。“年轻人在扶贫车间务工,去上海、珠海学技能;老人带孩子、种蔬菜,过上了有盼头的幸福生活。”81岁的傈僳族老党员顾三才高兴地说,社区有劳务派遣公司和2个扶贫车间,周边建了火龙果、芒果种植基地,还有微菜园,年轻人能就近就业,老年人还有事做,日子越过越舒心。

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让怒江州10万余贫困群众告别千脚落地屋,进城入镇,在扶贫车间和沿海企业打工奋斗,“代际贫困”逐渐消逝在城市的喧嚣中。

“共产党阿克几,阿呀阿克几。边疆人民好幸福,好呀好幸福。”社区开展文艺表演时,顾三才这首傈僳语“感恩歌”是压轴节目,唱出了峡谷人民感恩奋进、幸福前行的心声。

感恩奋进谱写发展新篇

初秋,怒江峡谷热潮涌动。兰(坪)云(龙)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泸水市绿色香料产业园区车来车往,福贡县老姆登景区游客熙攘,独龙江莽莽群山草果芬芳,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和疾行的脚步。

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怒江州再次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敲响了跨越发展的锣鼓。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背起行囊再出发,到项目工地、产业基地,到搬迁社区和高山村寨,聚焦基层党建、强边固防和富民产业建设,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用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殷殷嘱托落实到峡谷大地上。

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共同富裕的路上,怒江干部群众热情高涨,掀起一波波生产发展、项目建设高潮。

泸水市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驻村入组,在田畴地角指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林草局干部蹲守澜沧江干热河谷地带,领着群众发展花椒、芒果等产业;福贡县文旅局和上海市援滇干部举办“首届怒江峡谷文化周”,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文化旅游资源,探索“文旅兴产业、产业促振兴”农旅融合新路子;独龙江乡党政军警民用双脚走出了流动的边境防疫屏障;搬迁社区里,32支驻点工作队和15支就业小分队忙着办培训班,送技能,怒江大地合奏出一曲曲新时代团结一心、勇毅前行创新绩的动人新歌。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怒江大峡谷翻开发展新篇章,各族儿女信心满怀、同心携手,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进。

亮点

独龙江处处盛开幸福花

清扫道路,给庭院花草浇水,整理内务,拍照发到村里“每日一晒”微信群,再去草果地干活,这是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巴坡村独龙族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状态。“环境要保护好,村寨要建设好,生产要搞好,日子要美好。”巴坡村村民王世荣总结了独龙族群众当下生产生活的“四个好”。

“学织布,不但要能吃苦,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特别是色彩方面,按照背包、围巾、马褂等式样搭配色彩。”傍晚,迪政当村文面女李文仕一边织布,一边向村里的独龙族妇女传授心得。李文仕虽已过古稀之年,每天依旧劳作。晴天下地干活,雨天带着独龙族年轻妇女学习纺织。“我相信,独龙江旅游业以后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传统纺织品会让妇女们多一份收入。”李文仕说。

(供报纸_“非凡十年·云南这十年”)怒江(15109884)-20220901084527.jpg

李文仕在编织独龙毯 

“这十年,是独龙江乡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独龙族群众幸福感、收获感最强的十年。”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说,以前,独龙族群众在陡峭山地上种包谷为生,连温饱都成问题,现在,富民产业遍布每一个村寨,仅草果产业一年就收入2044万元。738亩重楼、234.5亩灵芝、11250箱养殖独龙蜂、7.2万羽独龙鸡和1153头独龙牛……生态富民产业让独龙族群众经济来源越来越宽。

“龙元花椒鸡又香又麻,吃了还想吃。”独龙江乡宣传委员刘会东的“一村一品”宣传视频,吸引无数网友点赞留言。过去,独龙江群众生产方式极其单一。今天,生产方式逐渐多样化。龙元花椒鸡、高黎贡山猪,迪政当村独龙鸡、羊肚菌,孔当村特色农产品庄园,巴坡村草果、独龙牛……“一村一业”正在成为现实。

过去,独龙族看见陌生人会害羞,不敢说话。今天,独龙族群众争着学普通话,学新的劳动技能,外出务工增本领。买车跑运输,赶集做生意,开农家乐、客栈,种蔬菜、羊肚菌,当微商,做直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

独龙族小伙白忠平把独龙江景色、文面女织独龙毯、上山采药找野菜、徒步登山等视频发到抖音平台,收获了许多粉丝。成了独龙江峡谷“网红”后,他在线上积极推销独龙江原生态农特产品。孔当村王美小组村民肯秀泉经过培训后到大城市务工,拓宽视野、丰富学识。2018年,肯秀泉回乡开办独龙族特色农家乐,把自己学到的技能转化为致富能力,以独龙族特色菜为餐饮主打品牌,表演独龙族传统歌舞,深受游客喜爱。

十年不长,于独龙族人却是改天换地。

今天的独龙江,迈上跨越发展新征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3%;独龙族群众生活日渐红火,户均存款超过5万元;115公里边境线平安和谐,1142户群众和党政军警同心协力固守边关;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独龙族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保持100%,建成独龙族博物馆、乡文化站,有6支农民文艺演出队,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乡村旅游业方兴未艾,成功创建怒江州首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35千伏联网工程投产运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美丽庭院”、“最美乡村”遍地开花。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龙江美丽峡谷生机勃勃。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腾博会游戏大厅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腾博会游戏大厅人大常委会 | 政协腾博会游戏大厅委员会 | 腾博会游戏大厅监察委员会 | 腾博会游戏大厅高级人民法院 | 腾博会游戏大厅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腾博会游戏大厅我们
主办单位:腾博会游戏大厅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